信访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今年7月至8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省市县三级领导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民生难题,以实际行动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领导多下去 群众就少上来
今年4月,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门庄村村民王青民提交了建房用地申请。原打算今年就能住上新房,结果两三个月过去,宅基地审批仍没下文。“申请批不下来,就没法盖房子。”王青民等得着急,于是向上级反映,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办理。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哨声。7月15日,亳州市、谯城区两级领导在门庄村联合接访,对于群众反映的宅基地审批建房难问题,当场研究决定要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由各乡镇、街道提前摸排群众诉求上报,通过简化流程、多部门联合审批等方式,为村民提供方便。
“镇里回复说,宅基地快批下来了,不耽误今年住新房。”王青民感慨,领导干部接访不走过场,真帮助解决难题,省得我们来回跑了。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诉求,努力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让群众真满意,正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题中之义。
活动中,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示范效应。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赴亳州市、淮北市带案下访、随机接访,针对保交楼、企业奖补资金兑现、小区公共设施完善、集体土地租金拖欠等难题,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同当地和有关部门现场研究解决办法。
截至8月下旬,35位省级领导同志深入一线、下到基层,共接访群众149批155人次,已经化解112件,正在化解37件。
在省委高位推动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放下身段、轻车简从,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努力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信访诉求,办成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大接访活动中,省市县三级共有3544名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12239次,接访群众21979批29466人次,目前已化解11922件,超过接访量的一半。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合理合法诉求,列出时间表,紧盯不放、对账销号。
公开接访“高规格”,更“动真格”。大接访活动中,领导干部亲切真诚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群众理解,赢得了百姓信任。
解决“一件事” 办好“一类事”
表面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大多是个性诉求,但个案背后往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补贴被拖欠的问题,濉溪县就没有止步于解决“一件事”,而是将处理成效延伸到“一类事”。
2020年,淮北市出台政策,为在淮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吸引毕业生来淮就业创业。今年6月,濉溪县小伙任某庆向当地信访部门反映,自己2023年8月后的补贴一直未到账。
7月24日,濉溪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接访,针对任某庆反映的问题,要求人社、财政部门快速联动,及时拨付拖欠的生活补贴。并以此为契机,主动摸排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
“经排查,一共发现8起类似问题,涉及533人、661万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濉溪县信访局负责同志事后坦言,面对群众反映的个案问题,举一反三办好“一类事”,才能更好地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少受累,大接访活动中,各级各部门注重强化工作主动性、前瞻性,加大同类问题整治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集中攻坚,努力以解决“一件事”带动解决“一类事”。
省工信厅结合工业稳增长走访企业调研活动,组织班子成员每天轮流接访下访,协助解决涉及拖欠账款、政策奖补、项目申报等企业诉求36件,推动全省工信系统解决企业被拖欠账款问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针对环卫职工反映的待遇、休息、安全等问题,出台维护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实施意见。淮南市聚焦群众反映的道路照明问题,在全市开展路灯设施专项摸排整改活动,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实行常态化排查,已整改路灯问题点127处……
聚焦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突出问题,我省各级各部门分类施策、攻坚突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啃掉一批“硬骨头”,解决一批“老难题”,坚持举一反三主动向共性问题开刀,抓到了关键处、做在了点子上,推动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抓源头治未病 “家门口”解忧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抓源头治理。
大接访活动中,省领导带头示范,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公开接访下访常态化,正是为了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强化源头治理,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在临泉县,当地探索实行每周一县乡及县直重点部门联动公开接访,加强源头治理和闭环办理,推动矛盾纠纷关口前移和前端化解,及时就地解决初信初访。
临泉县陈集镇南杨庄村曾以村集体名义从72户群众处流转了285亩土地,后租给一家企业用于种植景观树。2022年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土地租金迟迟不能给付。
8月初,临泉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在陈集镇联动接访时,南杨庄村村民朱清安反映了这一问题。很快,县里成立由人社、司法部门以及镇村干部组成的工作专班,摸排核实村民反映的问题,敦促企业及时支付村民土地租金。
“企业存入南杨庄村三资账户9万元,已打卡给群众了,承诺剩余的8万元土地租金于10月份前存入村三资账户,租金到位后村里将第一时间发放给群众。”临泉县信访局局长刘永俊介绍。
抓源头、治未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长远之计。我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黄山市充分挖掘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深化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马鞍山市以“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构建多元解纷大调解格局,全力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长丰县将大接访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在村居设立“信访代办点”,由村干部、老党员等担任代办员,帮助群众反映诉求、代办事项,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安徽将把这次大接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接访要求,切实以好的作风深入基层,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通过解决信访问题服务凝聚广大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