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安徽实践】安徽建立了省领导包保整车生产企业机制,组建省汽车办,制定光伏产业发展相关指导意见,推动“新三样”出海,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开通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直航线。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1.6%。
让绿电价格告别“过山车”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截至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风电光伏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其中光伏产品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之一。去年以来,各省纷纷出台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要求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存量与增量项目均须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现行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主要针对常规火电机组制定,没有体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因此与常规火电“无差别”竞争,可再生能源投资经常承担超额偏差电费风险。同时,国内绿电绿证交易尚未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的低碳环保价值未得到兑现。在没有环境价值保障的情况下高比例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可再生能源发电资产面临严峻的不确定性。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各省新能源电价政策的监管,定期组织核查,及时纠正各省新能源项目电价新政策有悖于原有政策的情况,促进新能源可持续投资。加快绿电绿证交易市场建设。同时针对当前国内绿电交易仍以自愿交易市场为主,存在交易量小、交易价格低等问题,希望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绿电绿证及交易管理机制,推进绿电绿证交易市场走向成熟,适时建立“配额制+绿证交易”制度,释放绿电供需双方发展潜力。
给新能源装好“充电宝”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持续推进风电光伏装机倍增工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发展过程中也显露出新能源消纳受制约、新型储能盈利模式尚未成熟、新能源重点发展区域与电力负荷不一致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完善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围绕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和尖峰电价政策,体现新型储能多元价值的基础等方面,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政策体系,按不同类型分别明确成本疏导渠道,引导构建新能源+储能多场景融合发展。对于为提高电网调节能力建设的电网侧储能以及为提升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的台区储能等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站,可以由电网企业参与储能项目建设、运维,相应成本作为系统成本疏导。同时,提升区域性断面输送能力,强化负荷中心电力供应保障,满足新能源消纳及电力送出需求。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