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场战争中,中国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的主要兵力,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这相当于当时英国总人口的70%。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了同盟国在欧洲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并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进行配合的企图。和英国人民一样,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最终战胜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包括英国政府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中英两国军人在亚洲战场上并肩浴血奋战。英军对日作战伤亡9万多人,其中3.6万人牺牲,仅在日军战俘营中,就有1.2万名英军战俘丧生。英国人民成立了各种援华团体,积极宣传中国抗战,通过募捐、义卖、义演等形式筹集援华钱款和物资。对此,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同时,中国军民在亚洲战场积极支援、救助英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转战1500余公里,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而自身付出了巨大牺牲。同年,中国舟山东极岛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沉没的日本“里斯本丸”号上数百名英军战俘,并拿出稀缺的食物和衣物接济他们。在欧洲战场,24名中国海军学员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他们不畏艰险,英勇善战,受到丘吉尔首相的赞扬。
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说过,“没有充分吸取教训是最重要的历史教训。”
我们在缅怀抗日战场的先烈之时,不能忘记法西斯侵略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的空前浩劫。牢记历史就是不允许一些势力企图否认日本侵略军的残暴罪行,企图篡改二战历史,企图为日本军国主义翻案。牢记历史就是敦促日本正确对待侵略历史,避免重蹈覆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在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期间,曾投书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将日本军国主义喻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每日电讯报》打破评论文章长度限制,全文照发,还特意在头版配发引导性评论。我在文中写道:小说《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把自己的灵魂分藏在七个“魂器”中,消灭伏地魔的唯一方法是把七个“魂器”全部摧毁。如果把军国主义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是藏匿这个黑暗灵魂的“魂器”。
尽管日本军国主义存在于现实,伏地魔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但我认为二者有三大相似之处:
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伏地魔都代表着黑暗和邪恶,罪恶滔天。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是最大魔头,亦被称为“黑魔王”,人们闻之色变,其统治的时代以毁灭为标志。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罪行罄竹难书。
二是两者都阴魂不散,借尸还魂。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受到致命打击,但并未被彻底清算。今天,靖国神社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宣扬错误的历史观;日本政治正在加速右倾化,军国主义有复活之势。伏地魔一度肉身被摧毁,但借助藏匿其部分灵魂的“魂器”,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三是对两者都不能姑息纵容,需除恶务尽。伏地魔最终被正义力量彻底消灭,魔法世界又实现和平。然而,日本军国主义正在重新成为今天亚洲的不稳定之源、不安全之根。中国需要联合国际社会共同行动,销恶于复萌,弭祸于未形。这是一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正义斗争。
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80年前,中英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和联合国创始成员国;80年后,中英是全面战略合作的伙伴。我们有责任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携手谱写人类和平的新篇章。(作者是中国前驻英国大使)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