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奋力往前赶。
近年来,我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促进产业向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超过60%,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汽车产量全国夺冠,产业规模加速跃升
8月18日,位于肥西县的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内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一派繁忙,这里装备了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实现连接、喷漆、涂胶等关键工序全自动化。
机械臂挥舞间,一辆尊界S800便组装完成。在AI视觉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加持下,毫米级精度的细微操控随处可见。
8月2日,江淮汽车携手华为打造的尊界S800上市67天,订车量突破1万台。这一数据一经发布,瞬间点燃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讨论热度。作为百万级新能源旗舰轿车,尊界S800刷新了国产高端车型的销量纪录,标志着中国品牌在超豪华车领域打破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尊界S800的突破,也是安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今年上半年,我省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登顶全国首位。
近年来,我省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重大机遇,完善产业专班工作机制,出台产业集群建设指导意见,制定全国首个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组建省汽车办并实体化运行,建立汽车全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实行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着力推动“双招双引”提质增效,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生产能力,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7家整车企业,形成配套完善的全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47.2%,接近“半壁江山”。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涵盖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不出安徽就能造一台新能源整车”已然成为现实。
未来产业逐渐壮大,创新之“苗”加速成长
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省首款绳驱S1机器人亮相展区。其流畅地完成抓取、传递等一系列精细动作,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同样在8月初,位于肥东县的东城科创产业园内,由优艾智合制造的数十台工业移动机器人正在车间进行精密测试。优艾智合是国内头部移动操作机器人企业,去年已将总部及智能制造中心迁至合肥。
“我们在具身智能领域重点发力,发布了一款名为‘巡霄’的类人形机器人,可完成半导体行业特殊环境下的巡检运维等多样化任务。”优艾智合联合创始人边旭说。
具身智能是重要的未来产业。当前,我省正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力争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进材料、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建设10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
竞逐未来产业赛道,我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和专业化工作推进机制,推动首批省级先导区落地一批孵化平台、产业项目,启动筹建第二批先导区,争创国家级先导区。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建设一批未来场景实验室、试验区,将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成前沿科技转化首发应用区,力争全省未来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随着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推进和各地悉心布局培育,在未来产业先导区这片“试验田”上,创新的“苗子”正茁壮成长。
数字化赋能“老字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生产车间洁净明亮,机械臂精准作业,AGV(自动引导车)穿梭有序,智能立体仓库高效运转……今年7月,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全新工厂跃然眼前。
成立于1958年的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于一体,专业生产液压油缸和液力变矩器的“老牌制造业老厂”。近年来,蚌埠液力机械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总投资10亿元,打造5G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新增多条油缸、变矩器等各类工业车辆零部件生产装配线。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我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接续实施“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行动,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煤电、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工业互联网赋能方面,我省通过“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形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羚羊”“凯盛AGM”“海行云”3家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五位。连续3年实施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2.34万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今年将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新征程上,我省正培厚支持全面创新的沃土,以“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在安徽高效集聚、便捷流动、充分增值,促进产业向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加速。(记者 王弘毅)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