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合肥 亳州 淮北 宿州 阜阳 蚌埠 淮南 滁州 六安 芜湖 马鞍山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黄山
滚动播报:

首页 > 内容管理 > 政经

梁言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5年08月25日 19:1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3.jpg

《 学习时报 》( 2025年08月25日 第 01 版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大势、总结历史经验,就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历史性转变,把我们党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安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新时代安徽科技事业各项工作,坚定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勇担时代使命,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安徽贡献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科技创新寄予很高的期望,每次考察安徽必看创新、必讲创新,深刻指明了安徽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强调“安徽的科技创新,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条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特别是作出“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的重要论断,要求我们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要求,极大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位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美对我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让我们认清了“关税战打的是贸易、本质是科技”,认识到“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集中涌现,高技术领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全球科技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突破核心科技,才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我们理解,“打头阵”和“策源地”,就是要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催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就是要锻造人无我有的“杀手锏”、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做强体系竞争的“生态圈”、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推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体制新动能不断涌现。我们深切感到,“打头阵”“策源地”分量很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安徽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坚定扛起时代使命,充分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胸怀“国之大者”,全力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之重器,近年来,我们全力服务保障在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坚突破,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本源悟空”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这些都能代表国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掰手腕。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我们将紧紧扭住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这个“策源地”建设的载体、“打头阵”的抓手,树立世界眼光、力求百年不衰,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战略引领区、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发应用区、高端人才汇聚的宜居宜业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百年老店”,让在皖“国家队”发挥更大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这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在皖高校教学科研“高原”中的“高峰”,我们将支持其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持续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高水平人才成果。国家实验室是安徽创新的品牌,我们将支持其巩固提升总平台、总链长地位,努力保持科技创新领跑并跑优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科研机构,我们将支持其发挥功能优势,优化“装置平台——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科研布局,强化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在皖部属高校、科研单位、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省属高校、省实验室、省技术或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都是安徽科技创新的宝贵财富,我们将支持其与“国家队”同频共振、密切配合,协同开展项目争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打造体系化竞争优势。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国家破解“卡脖子”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实践证明,凡是掌握了核心科技的、掌握了独门绝技的,就不怕打压遏制。安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持应用研究,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九韶内核软件、超导回旋加速器、第五代动态存储芯片、无介质空中成像等一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76%,高价值发明专利数增长28.1%,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卡脖子”的地方就是主攻方向,被限制的领域就是突破重点。我们将从国家所需、安徽所能、产业所困出发,动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系统布局科技攻坚重大项目,完善“揭榜挂帅”“定向征集”等攻关机制,力争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工业母机、超导材料、高端装备、核心种源等领域,创造更多的“第一”和“唯一”。科技创新既要靠“尖刀连”打攻坚战,也要靠“大兵团”打整体战。我们将坚持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构建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统筹科技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化水平、体系化能力。安徽组建运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数据空间、大健康、能源、环境等研究院,布局科研项目、公共应用场景超200项,吸引“国字号”创新平台入皖落地超200家,有效发挥了创新链中“从1到10”的关键作用。科技创新不是论文发表了、专利申请了就大功告成了,必须要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我们将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让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结出“金娃娃”。我们依托安徽创新馆建设全省统一的科技大市场,让“创新种子”找到“产业土壤”,截至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金额突破1640亿元。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是“本和源”,产业创新是“船和桥”,发展新质生产力,二者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依然存在,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跑。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居工业大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达5.49万亿元,连续两年居中西部省份第1位,装备制造业营收突破1.2万亿元,居中部第1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改造升级,把传统产业发展成新质生产力。煤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很多技术和产品驰名国内、享誉全球。我们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向“智”发力、向“绿”而行,抓住国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助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浴火重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6.6%,特别是汽车产业加速疾驰,2024年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我们将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技术创新迭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未来产业决定着产业未来,安徽出台全国首个未来产业地方性法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量子科技企业数量居全国第1位,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在合肥成立,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和新型显示再次纳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智能算力3年跃升37倍,一些产业新地标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比如,合肥“量子大道”聚集30余家龙头企业,形成全国最密集的量子产业生态圈,芜湖“航空小镇”基本实现“不出园区可造一架国产通用飞机”。我们将扎实推进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抢抓“AI+万物”行业风口,打造一批省级应用示范标杆场景,加快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促进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占先机。

  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必须经历一个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身”的过程。我们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2024年全省80.4%的省科技攻坚项目、87.5%的项目资金、超80%的研发经费、超90%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都是由企业牵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尖端科技研发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练就“独门绝技”、造就“单打冠军”,一体推进“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科学家给技术、企业家用技术”协同联动,让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引擎全速运转。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近年来,安徽统筹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健全人才平台体系,2024年全省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92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41.7万人,全省310所职业院校年均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近50万人。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持续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2022年以来增设人工智能等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点1124个,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点占比升至64.9%。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科技商学院,在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学员,2年来培养学员1100多人;合肥工业大学建设“工大智谷——工大智能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果孵育体系,培育高科技企业190家;安徽大学重组成立集成电路学院,近3年就业率均超94%。

  谁能在教育领域占据优势,谁才能在科技与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我们将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前瞻布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优建强新工科,高标准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科教融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们将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持续升级人才政策,注重引育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加强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学家自由选择课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引导科研工作者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创新创造,让江淮大地“徽”聚英才、创新愉快。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安徽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大科学装置已梳理衍生技术专利1000余项,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5930亿元,增长25.3%,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现省属本科高校、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意向在皖转化落地成果1400多项,省外成果占比近80%。

  体制机制越活,创新动力越强。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应用、评价机制、激励制度等方面加大创新改革力度,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金融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产业,安徽坚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2023年以来全省新发放贷款中超过1/5投向科技型企业,科技贷款余额2024年末超7500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6位,4家企业成功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把“锦上添花”转成“雪中送炭”。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我们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面向国内外广泛开展成果展示、科技招引,促进国际联合攻关和跨国技术转移,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更多大院大校大所大企在皖集聚、融合创新,用足用好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
推荐阅读
·敢于创新的“当代艺术巨匠”黄建南
·省互联网产促会主席车敦安率队深入企业调研
·中国足球7-0大胜关岛
·梁言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京津冀三地红十字会开展冬奥会模拟应急救护救援演练
·十大科技成果惊艳亮相 山东煤机产业生机勃勃
·馆藏文物现身拍卖行,四川省图书馆:系失窃文献
·香港海关侦破史上最大洗黑钱案,涉逾30亿港元拘捕6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创新思路举措做好节粮减损工作
·以昂扬斗志攻坚冲刺“六稳”“六保”
最新更新
·梁言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梁言顺徐令义在安徽大学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
·李在明首次外访选择日本,为何不是中国?
·中国组织人事报:让基层告别“踮脚竞赛”
·最低工资迎来“普调”!9月1日起执行
·安徽变更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铜陵白姜展销馆开馆
·安徽交控旗下设计总院成功发行首期科创债
热门点击
· Burberry 发布 2021 春夏系列;Telfar 宣布与 Ugg 合作;东京时装周将有 11 品牌线下办秀
·虎扑女神偷拍翻车了?自拍身材火辣现实却被吐槽如大妈
·张若昀甜蜜表白唐艺昕:我爱她就像她爱我
·因为颜值上热搜,“央视最美女记者”王冰冰还是个全能选手!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司法机构绝不应被政治化
·求美女刘诗诗还是演“面瘫”吧 夸张的表情你撑不住!
·钦州港片区全力推进系统化集成式服务审批改革
·30岁还能拥有18岁的少女感?谭松韵的减龄秘诀全在这2点上
·伍戈:人民币短期升值空间或将收敛
·baby抹胸长裙大秀窈窕身材,肤白貌美,尽显女神风采
人员信息查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24067946号-1 安徽发展网 © 版权所有 安徽发展网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