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上半年安徽自然资源重点工作“成绩单”发布。其中,在耕地保护、用地保障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以高质量的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推动“三地一区”建设。
耕地保护成绩突出。2024年底,全省耕地面积在高位基础上再创新高,实现“四连增”,较上年净增48.58万亩。在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中连续两年获“优秀”等次,排名较上年提升2位,累计落实耕地保护奖补资金5.97亿元。淮北朔里、霍山但家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
精准出台要素服务保障“20条”政策措施,有力保障用地及时到位。上半年,全省获批建设用地16.2万亩,居全国第11位、长三角第2位,同比增长32.1%;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5.06万亩,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3位,有力保障了引江济淮二期等38个重大项目共7.38万亩用地需求。同时,还发行首批135.89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为盘活存量土地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在生态修复上,年度300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完工150个,任务过半。巢湖山水工程资金执行率、修复面积完成率均达100%,位居全国“双第一”,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治理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我省矿产资源保障实现“多点突破”,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初显。上半年,全省完成晶质石墨、煤层气等4个矿种找矿目标;成功推动霍邱县范桥铁矿探矿权挂牌转让,有效化解了一批矿权历史遗留问题;启动《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一张图”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在长三角地区首个实现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全覆盖。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举措,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坚持“零容忍”。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2.0版,树牢“凡用地、先挖潜”理念,用资源“存量”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增量扩张为主向增存并重、存量挖潜转变,努力探索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节约集约用地“安徽路径”。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