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小作坊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全省取得登记证的小作坊已从2019年底的600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1.3万余家,共培育示范小作坊1637家、小作坊示范集中区(园区)55个。我省食品小作坊已从整治规范升级到品牌建设阶段。
安徽是食品生产大省,特色美食众多,食品小作坊产业具有较好的历史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今年2月,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明确把“实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培育100家‘食安名坊’,以点带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今年5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此,省市场监管局遴选培育100家传统特色鲜明、生产管理规范、产品质量优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食安名坊”,正式评定肥东县梁园百年吴家糖店等100家小作坊为安徽省“食安名坊”。
为高标准推进“食安名坊”培育行动,省市场监管局结合全省食品小作坊发展实际,细化了安全项目、提升项目等3大类12项31条量化评分标准,指导推动各地有序开展各项评定等工作。
全省满足以下4项基本条件的小作坊都可以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申请成为培育对象,即依法取得安徽省小作坊登记证,连续生产经营3年以上,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生产环境整洁,生产管理规范、产品检验等环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产品质量优良,近2年监督抽检未发现不合格、未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行政处罚;传统特色鲜明,品牌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
各地在培育中也涌现出一些特色做法,例如池州市注重挖掘地方特色食品历史渊源,讲好西山焦枣等地方特色食品故事,指导小作坊创新包装设计、组织小作坊开展产销对接等。歙县组织培育对象前往外地同类型优秀小作坊现场考察学习,引导培育对象学习借鉴先进工艺方法和管理模式。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健全完善“食安名坊”动态调整机制和跟踪监管力度,积极引导“食安名坊”参与各类产销对接、文化交流等活动,持续擦亮“食安名坊”品牌。(记者 罗晓宇)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