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合肥 亳州 淮北 宿州 阜阳 蚌埠 淮南 滁州 六安 芜湖 马鞍山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黄山
滚动播报:

首页 > 内容管理 > 政经

中部地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2024年06月12日 03:44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中部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部省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想方设法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夏粮抢收忙。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的一块麦田里,小麦收割机手谢国兵打开手机里的“河南农机云”软件,点击“开始作业”。2个多小时后,他点击“结束作业”,弹出的收割面积是“23.6亩”。

  像这样的忙碌场景,谢国兵今年夏收时节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如果农户着急收麦却没有收割机,就可以在这个软件上搜索离自己最近的收割机,点击‘联系机手’,就能拨通电话。”谢国兵一边演示一边说。

  从开镰到现在,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河南全省超过8500万亩小麦已接近收获完毕。

  河南小麦产量全国第一,安徽被誉为“江淮粮仓”,山西是“小杂粮王国”……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是端牢“中国饭碗”的骨干力量。眼下,中部地区夏粮收获已接近尾声,从一些地方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来看,夏粮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粮食丰产的背后,离不开耕地质量这个“关键变量”,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与良种、良技、良法的推广。

  藏粮于地,筑牢丰收之基。中部各省近年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创造了有利条件。

  良种是农业“芯片”。湖南省农科院已自主建立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体系,成果应用实现了双季稻大面积示范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河南建设了种业创新高地,一座立足河南、服务全国的“中原农谷”在新乡悄然矗立;山西持续推动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在全省布局5大领域27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芯”,已成为中部各省抓粮强粮的共识。

  智慧农业,赋能粮食生产。手机App一点,就能知道田里空气和土壤温度、湿度、养分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在中部省份不少“智慧农业”示范田中,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提质增效利器。

  三产融合释放农业发展潜力

  随着端午节到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前青塘村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走进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村庄,空气中散发着粽子的清香,村里的粽子加工厂传来煮粽子的“咕嘟咕嘟”声。

  在前青塘村的粽子加工厂,56岁村民王金莲包好一个粽子仅仅需要15秒。“现在每月能挣上五六千元。”她说,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不少,还方便照顾家里。

  作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临县青塘蜜浸大枣粽知名度越来越高。如今,青塘粽子已成长为大产业。今年青塘粽子产量预计超过3000万个,销售额有望突破7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农业是古老的传统产业,也是承载希望的朝阳产业。古新之变,关键在于一个“融”字。中部省份立足“农”、发展“农”、超越“农”,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传统农业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走进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鑫波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正在灌装晶莹饱满的“孝昌太子米”。近年来,当地通过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孝昌太子米”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彰显。

  根据规划,到2025年,孝昌县将实现中高档太子稻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全县稻米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以上,发展“孝昌太子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到10家。

  农业提质增效,不仅要赋予其更多市场价值,也要不断拓展其多种功能。“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等一系列“农业+”项目也在中部农业异彩纷呈。

  在花海中拍照留念,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依托土豆花开满山坡的花海景致,山西省岚县已经举办了9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

  在岚县河口乡王家村,村里的310户村民几乎都从事与土豆相关的工作。开了一家农家乐的村民王爱珍在旅游高峰期每天能接待四五十人左右,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如今,土豆带动当地种植、加工、文旅、餐饮等产业,涵盖了岚县大约80%的劳动人口,形成了近15亿元的产业规模。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振兴活力迸发

  1978年冬,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为吃饱肚子摁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农村改革在中部大地上持续深入推进。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到推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从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活力迸发。

  炎炎夏日,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唐兴镇石桥村,收割机在麦田间来回穿梭。“我们村采取全产业链托管,良种、农资、管理、收获等全部由村集体负责,农户不用操心。”石桥村党总支书记赵小冬说,全村已有100多家农户与村集体签订了合作协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今年共托管农田500多亩,预计可带动村民增收超过10万元。

  近年来,翼城县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通过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实现了劳力得解放、土地有人管、收益有保障,有力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难题。

  种地难题解决了,村民和村集体的“腰包”也要鼓起来。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中部地区越来越多的村民变成股东,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农村集体经济得以持续壮大。

  在湖北省江陵县“联村发展”产业园,拳头大小的吊瓜密密麻麻吊在尼龙网下,长势正旺。“村集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大家每年按出资比例分红。”江陵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我们不仅入股吊瓜产业园,还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优质粮食。”江陵县秦市乡秦家场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金平说,今年是个丰收年,预计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比去年增加123%,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山野田间活力涌,奋发崛起正当时。从太行山到井冈山,从黄土高原到江汉平原,以改革为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一幅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在广阔的中部地区徐徐展开。(新华社记者 赵东辉 晏国政 王飞航)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
推荐阅读
·敢于创新的“当代艺术巨匠”黄建南
·省互联网产促会主席车敦安率队深入企业调研
·中国足球7-0大胜关岛
·高原启新程 雪域谱华章
·京津冀三地红十字会开展冬奥会模拟应急救护救援演练
·十大科技成果惊艳亮相 山东煤机产业生机勃勃
·馆藏文物现身拍卖行,四川省图书馆:系失窃文献
·香港海关侦破史上最大洗黑钱案,涉逾30亿港元拘捕6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创新思路举措做好节粮减损工作
·以昂扬斗志攻坚冲刺“六稳”“六保”
最新更新
·高原启新程 雪域谱华章
·中流砥柱 民族先锋
·习言道|习近平与雪域高原上的“桃花源”
·江淮中心斩获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一金一银
·安徽打造梯次化高能级开放平台矩阵
·“不让企业困在贷款审批流程里”
·安徽12家省级开发区跻身全国双百强榜
·抓整改见实效 转作风促发展
·梁言顺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 研究部署这些重要工作
·安徽:以创新“领先一步”带动发展“快人一路”
热门点击
· Burberry 发布 2021 春夏系列;Telfar 宣布与 Ugg 合作;东京时装周将有 11 品牌线下办秀
·虎扑女神偷拍翻车了?自拍身材火辣现实却被吐槽如大妈
·张若昀甜蜜表白唐艺昕:我爱她就像她爱我
·因为颜值上热搜,“央视最美女记者”王冰冰还是个全能选手!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司法机构绝不应被政治化
·求美女刘诗诗还是演“面瘫”吧 夸张的表情你撑不住!
·钦州港片区全力推进系统化集成式服务审批改革
·30岁还能拥有18岁的少女感?谭松韵的减龄秘诀全在这2点上
·伍戈:人民币短期升值空间或将收敛
·baby抹胸长裙大秀窈窕身材,肤白貌美,尽显女神风采
人员信息查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24067946号-1 安徽发展网 © 版权所有 安徽发展网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