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我个人的看法,中国和哈佛,现在站到了同一条战壕。
或者说,现在的中国,就是另一个哈佛;现在的哈佛,则是又一个中国。
您可能会说,一个是世界顶尖的大学,另一个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主体,怎么可能在一起?
乍一看,确实有点关公与秦琼;但仔细思量,两者有着类似的遭遇。
对待哈佛,特朗普政府此发信件威胁:哈佛必须这样做,必须那样做,包括但不限于监视国际学生,开除部分师生,否则,嘿嘿嘿嘿。
对于中国,美国政府何尝不是这样指手画脚,芬太尼与中国有什么关系,竟然加税20%;更有后续一系列的莫须有指责,极限施压的霸凌。
我们看到,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下,哥伦比亚大学屈服了,但哈佛大学忍无可忍,选择了硬刚。
同样的,我们看到,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一些国家不得不屈从,但中国别无选择,强硬反制。
对于哈佛的奋起反抗,特朗普政府勃然大怒,扣留20多亿美元政府拨款,美国国税局还在研究,要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待遇。
对于中国的强硬反制,特朗普政府也是不断加码,关税加到54%,加到84%,又加到125%,加到145%,甚至对中国货船、中国留学生下手。
哈佛会屈服吗?
哈佛校长发公开信,指控特朗普政府此举违宪,要上诉,正强烈抗争。
中国会屈从吗?
中国政府痛斥,指责特朗普政府霸凌霸道,要诉诸WTO,要奋起反击。
特朗普政府呢?
我们看到,朝令夕改,一日三变,立场在不断摇摆中。
让人啼笑皆非的,按照《纽约时报》的报道,特朗普官员正“尝试新颖降级技巧”——“疯狂给哈佛大学打电话,称发送哈佛的信是错误发送的”。
这么重要的政府文件信件,居然是错的!?
同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在一遍遍发誓关税政策不会变之后,特朗普突然宣布暂停关税90天,随后更豁免了对美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对等关税。
这么重大的关税政策贸易政策,居然朝令夕改?!
当然,特朗普政府总是振振有词。
比如,一方面宣称给哈佛发错了信,另一方面又暗示是哈佛不对,收到后也不与政府核实下,这样对特朗普政府说不,后者不得已加码施压。
同样,一方面朝令夕改打自己脸,另一方面又扬言是中国不屈服,导致美国关税在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受欺负……
我们看看美国和世界舆论呢?
不错,有向特朗普政府屈服的大学,但哈佛振臂一呼,斯坦福等大学纷纷响应,公开对特朗普政府干涉举动说不。
因为这种粗暴干涉,严重触犯了大学的底线。
同样,有向特朗普政府求情的国家,但中国奋起抗争,不少国家予以同情或支持,哪怕有些国家表面不说,心里也在说:干他。
因为这种霸凌做法,更是逆世界潮流而动。
真是万万没想到,美国有一天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样与全世界为敌;中国和哈佛,有一天会站在同一条战壕,打同一场战役。
这个世界,不得不说,真是太奇妙了。
AI智能总结
特朗普威胁将哈佛视为“政治实体”征税:一场政治博弈下的学术危机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哈佛大学的矛盾近日再度升级。从冻结联邦经费到威胁取消哈佛的免税资格,这场围绕“反犹主义”指控展开的对抗,已演变为美国政治极化与学术自由之间的激烈碰撞。这场看似针对单一高校的威胁,实则暴露出美国社会深层的文化撕裂与权力博弈。
一、特朗普的“三板斧”:从经费冻结到免税威胁
经济制裁:切断“学术血液”
联邦经费是美国顶尖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哈佛大学目前被冻结的22.6亿美元联邦拨款,涉及基础科学、医学等关键领域。若长期断供,可能导致实验室关闭、研究项目中断,甚至动摇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免税资格:直击财务命门
哈佛500多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年投资收益约50亿美元(按历史平均回报率估算),若失去501(c)(3)免税资格,仅联邦企业所得税一项每年将增加10亿美元支出。更严重的是,捐赠者可能因失去税收抵扣优惠而缩减捐款——据统计,美国高校捐赠中约30%与免税激励直接相关。
政治标签:摧毁学术声誉
被贴上“政治实体”标签,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QS排名中,哈佛的“学术自由”指标权重占15%,若声誉受损,或将导致国际生源流失(哈佛国际生占比23%)、顶尖教授跳槽(诺贝尔奖得主中近40%供职于美国顶尖高校)。普林斯顿校长的公开声援,正折射出整个学术界的危机感。
二、深层逻辑: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战争”
选民动员:巩固保守派基本盘
特朗普将哈佛塑造为“自由派精英堡垒”,精准踩中保守选民对建制派的不满。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58%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高校对国家发展有负面影响”,这一比例较2010年翻倍。攻击哈佛,实为迎合民粹主义情绪的政治表演。
权力重构:渗透教育话语权
通过施压高校废除DEI(多元平等包容)政策、限制批判性种族理论(CRT),特朗普试图重塑美国教育体系的价值导向。目前全美已有24个共和党主政州立法限制高校“进步主义课程”,此次哈佛事件可能成为全国性政策推行的试验场。
制度博弈:挑战IRS独立性
特朗普政府三个月内更换四任IRS代理局长,暴露出对税务系统的控制企图。若成功以行政手段干预免税认定,将开创“以税干政”的危险先例,未来任何与政府立场相左的机构都可能成为打击目标。
三、哈佛的“反制底牌”:财力与法理的攻防战
经济韧性:短期压力vs长期隐患
哈佛捐赠基金规模相当于冰岛GDP(2023年约590亿美元),即便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仍可维持运作。但若学术声誉受损导致捐赠下降(2024年哈佛捐赠增速已放缓至2.1%,创十年新低),将动摇其长期竞争力。
司法防线:最高院的保守派困局
哈佛已组建由宪法学者领衔的律师团队,准备就免税资格发起诉讼。但当前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占6:3绝对优势,2023年“平权法案裁决”中已展现对精英教育的批判立场,司法前景不容乐观。
国际学术同盟的反击
牛津、剑桥等全球顶尖高校近日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政治干预学术”,欧盟委员会更警告“或重新评估与美国高校的合作协议”。这种全球化联动可能形成对特朗普政府的舆论反制。
四、风暴眼中的美国高等教育
公立大学的“寒蝉效应”
相比哈佛,依赖联邦拨款超30%的公立大学(如加州大学系统)更脆弱。亚利桑那大学已悄然删除课程中涉及“巴以历史”的争议内容,预示学术自我审查可能蔓延。
创新生态的连锁震荡
美国70%的独角兽企业创始人来自顶尖高校,MIT衍生企业年产值超2万亿美元。若基础研究受阻,硅谷等创新中心的活力将受冲击。苹果CEO库克公开表示“担忧美国科技领导力下滑”。
国际教育格局重塑
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亚洲高校正借机推出“学术自由保障计划”,抢夺流失人才。2024年赴美STEM专业留学生同比减少12%,此事件或加速全球学术中心东移。
结语:当学术自由成为政治筹码
特朗普对哈佛的威胁,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爆破”——用最小行政成本制造最大舆论声量,既满足支持者“反精英”情绪,又规避实质性政策推进的法律风险。但对美国而言,这场博弈的代价远超想象:每所自我审查的大学、每位沉默的教授、每个转向他国的天才学子,都在稀释这个国家最珍贵的创新基因。当课堂沦为政治角斗场,输掉的不仅是哈佛,更是整个美国的知识未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