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合肥 亳州 淮北 宿州 阜阳 蚌埠 淮南 滁州 六安 芜湖 马鞍山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黄山
滚动播报:

首页 > 内容管理 > 政经

中安观察|2025年安徽农村工作怎么干?

2025年02月22日 07:06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QQ图片20250221123517.jpg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24,安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江淮粮仓建设开局良好。2025,启动重大农业科技攻关,打造培育农业产业2.0版……

  2月19日上午,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扛起“三农”工作时代重任,干字当头、创先争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列。

  当天下午,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总结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

  “三农”稳,大局稳。蓝图擘画,路线既定。2024年,安徽“三农”成绩如何?2025年,安徽“三农”工作怎么干?两场会议,为你划重点。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江淮粮仓建设是重中之重

蒙洼丰收时刻。 皖美视觉 张天峰 摄_副本.jpg

蒙洼丰收时刻。 皖美视觉 张天峰 摄

  “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指出,作为农业农村部门,在“三地一区”建设中找准定位、明确路径的同时,特别是要把江淮粮仓建设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2024年,安徽克服南涝北旱、高温热害等不利影响,全年粮食产量836.9亿斤、增加6.7亿斤,总产连续8年站稳800亿斤台阶。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中国碗”装进更多“安徽粮”,安徽保供责任扛得更稳。

  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8年站稳800亿斤台阶,取得这个成绩很不容易。但是,也要认识到,粮食生产须臾不能放松。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汪学军直言,粮食生产下去容易上来难,一旦叠加出现极端天气、旱涝灾害,粮食产量就有波动的风险。“如果把粮食生产放到全国更大坐标系来考量,可以看到,各地都在抓粮食生产,特别是粮食大省的产量排名竞争十分激烈。”

  因此,粮食生产这个“看家本领”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如何抓?

  产粮大市阜阳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大力实施“四良两优一智”七大增粮工程,也就是,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和智慧农业工程上下功夫。去年,阜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65.45万亩、总产107.76亿斤,面积、总产均居全省首位,粮食生产连续11年超100亿斤。

  对于整个安徽来说,更是目标明确:2025年,要加快建设江淮粮仓,在扛牢粮食保供责任上当先锋。路径明确: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去年,我省启动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作物亩产比2023年增加2.5公斤,效果不错。”汪学军说,今年安徽将在抓好百亩方、千亩片高产典型示范的基础上,推动整乡整县整市大面积单产提升。

  “发展农业科技,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启动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行动

现代农业产业园晨曦。阮雪枫 摄_副本.jpg

现代农业产业园晨曦。 皖美视觉  阮雪枫 摄

  没有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农业强省就是一句空话。

  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就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当前,安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1.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均全国领先。但与沪苏浙等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此,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提出,一方面,要做好“安徽的事”,争取多上升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的事”在安徽落地。

  汪学军透露,今年,我省启动了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行动,组建了“4+1”农业高校联盟高能级科创平台,力争到2027年,取得100项左右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而争取“国家的事”在安徽落地,重点是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高区)”。

  “我们初步考虑聚焦‘种业创新’这个主题。”汪学军表示,安徽将发挥合肥现有种业发展优势,整合种业龙头企业和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多方力量,围绕“三生一智”,把农高区打造成种业上市企业孵化器、种业科技创新地、农业经济增长极。

  正在倾力打造种业之都的合肥,将现代种业提升为全市重点产业链,成立现代种业发展专班。

  2024年合肥种业销售额达120亿元,稳居全国第3。全市已有20多家种企参与国际贸易,品种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我们在省会城市首创设立5亿元种业基金。全力推进‘生物育种江淮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江淮基地’落户。”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正义透露,合肥正在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良新品种,5个杂交水稻品种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10强。

  开年以来,科技市场一片火热,不管是春晚的机器人舞蹈,还是给足情绪价值的DeepSeek,还是《哪吒2》里的顶级特效,都离不开科技。对于农业来说,人工智能更被寄予厚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2025年,安徽将组织实施“百项农业重大科技攻关”,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上当先锋。

  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打造数字化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能力。培育150个智慧农(牧、渔)场,打造500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

  同时,继续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会议特别强调,农机补贴不能成为老旧农机企业的“救命稻草”,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低端落后农机的淘汰,实现“优机优补”。

  “要抓住机遇,对于各地初具规模、萌芽冒头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汪学军说。

  “和美乡村,产业是第一位”

  ——打造培育农业产业2.0版

木耳飘香好收成,安徽省石台县仙寓山镇村民在田间釆摘黑木耳。皖美视觉 丁瑞 摄_副本.jpg

木耳飘香好收成,安徽省石台县仙寓山镇村民在田间釆摘黑木耳。皖美视觉 丁瑞 摄

  农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时强调“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024年,安徽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坚持“兵团式、阵地战”,启动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5个集群产值3126亿元、同比增长17.3%。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如何驱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跃升,发展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培育农业产业2.0版?

  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提出,今年,安徽将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赋能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加快农业设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培育特色产业,让“小树变大树”。引导各地选准细分赛道,引育一批头部企业,打造黄山臭鳜鱼、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长丰草莓、砀山酥梨、霍山石斛、小龙虾等一批“头雁产业”,把单个产业做大做强。

  ——壮大产业集群,让“树木变森林”。以高质量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牵引,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机制,把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贯通起来,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产业集群生态。

  随着《六姊妹》的热播,淮南牛肉汤又大火了一把。其实淮南牛肉汤不仅是一碗美食,还是一个富民产业。目前,淮南全市共有牛肉汤全产业链企业235家,全产业链产值达306.5亿元。

  “我们以‘集群化’升级‘产业全链条’,推动淮南牛肉汤产业从‘一碗汤’走向‘一条链’。”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超介绍,淮南将牛肉汤原料供应本地化,全年肉牛饲养量9.36万头、增长5.88%,增速全省第3。粉丝、豆饼、烧饼等配套企业达80家。制定11项牛肉汤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牛肉汤生产企业达24家,规上企业达6家。大力推广“中央厨房+百城万店”模式,实现门店连锁化。

  和美乡村,产业是第一位。

  潜山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县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坚持以抓产业、强增收为核心,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种下一批摇钱树,因地制宜发展瓜蒌、茶叶、蚕桑、油茶、食用菌、刷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荣膺“中国瓜蒌之乡”称号,源潭镇“小刷子”“刷”出百亿大产业,成为“中国刷业之都”。

  塑造一批黄金屋,盘活闲置农房,打造皖美民宿45家,年接待20万人次;建设就业帮扶车间40余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打造槎水镇中畈村蚕桑园,2024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8万元、养蚕户户均增收6000元。

  积攒一批致富宝,“天柱陶瓷”入选中华老字号,“王河舒席”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天柱剑毫”“潜山羊肚菌”“五庙生姜”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5年,安徽将持续壮大“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在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升级上当先锋。今年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5万亿元,皖北五大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3700亿元以上。

  以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主阵地,打好“十大兵团”战役,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绿色食品单品。强化“厅长”“市长”“链长”“三长”指挥体系,确保产业链各个环节尽快布局落子到位。加强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各类涉农企业“抱团出海”。

  我省正处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迈进的关键期,2025年又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升级……2025年,安徽将在7个方面持续发力、争当先锋,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记者 彭旖旎 杨曦 刘玉才)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
推荐阅读
·敢于创新的“当代艺术巨匠”黄建南
·省互联网产促会主席车敦安率队深入企业调研
·中国足球7-0大胜关岛
·黄建南荣获好莱坞第97届奥斯卡终身艺术成就奖(金人奖)
·京津冀三地红十字会开展冬奥会模拟应急救护救援演练
·十大科技成果惊艳亮相 山东煤机产业生机勃勃
·馆藏文物现身拍卖行,四川省图书馆:系失窃文献
·香港海关侦破史上最大洗黑钱案,涉逾30亿港元拘捕6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创新思路举措做好节粮减损工作
·以昂扬斗志攻坚冲刺“六稳”“六保”
最新更新
·黄建南荣获好莱坞第97届奥斯卡终身艺术成就奖(金人奖)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合肥房贷“商转公”年限再放宽
·12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加强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阜阳以“文艺 +”破题农业大市的气质转变
·安徽多县(区)主要领导调整
·112家省级部门向社会公开2024年度部门决算
·唐良智深入滁州市开展调研
·王清宪与王云峰举行工作会谈
·王清宪主持召开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
热门点击
· Burberry 发布 2021 春夏系列;Telfar 宣布与 Ugg 合作;东京时装周将有 11 品牌线下办秀
·虎扑女神偷拍翻车了?自拍身材火辣现实却被吐槽如大妈
·张若昀甜蜜表白唐艺昕:我爱她就像她爱我
·因为颜值上热搜,“央视最美女记者”王冰冰还是个全能选手!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司法机构绝不应被政治化
·求美女刘诗诗还是演“面瘫”吧 夸张的表情你撑不住!
·钦州港片区全力推进系统化集成式服务审批改革
·30岁还能拥有18岁的少女感?谭松韵的减龄秘诀全在这2点上
·伍戈:人民币短期升值空间或将收敛
·baby抹胸长裙大秀窈窕身材,肤白貌美,尽显女神风采
人员信息查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24067946号-1 安徽发展网 © 版权所有 安徽发展网免责声明